上周五(3月14日),在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锦江院区举行了一场“四川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医疗服务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其中10人到场集体亮相。 在活动现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医生陈泓羊分享了他的献血故事。 第一次献血要追溯到08年高考那年,当我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第一次踏进了献血屋,看着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我仿佛看到了它流向远方,为某个陌生人带去生的希望。从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要以自己的方式持续地为社会贡献力量,于是我便开启了定期献血之路。 2019年,我在华西医院完成麻醉专科医生培训后留院成为了一名麻醉科大夫。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突然接到急诊手术电线岁小男孩,因车祸伤导致肝脾破裂出现失血性休克,需要立即手术。我们边手术边输血,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6小时后手术成功,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我亲眼目睹了太多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的危急重症患者,在挽救生命过程中对血液的迫切需求,从那以后,我从最初的全血捐献,开始定期捐献血小板,希望可以及时帮助更多的人。每一次挽袖,都是我对这样一个世界无言的承诺,是我对生命最深的敬畏! 2021年,我参加医疗队到了海拔4650米的西藏尼玛县。一天半夜,急诊室来了一位肠坏死的病人,病人呼吸微弱,大量血便,血色素仅7克,情况十分危急。然而尼玛县当地没有血站,离我们700多公里,最终我们只可以冒着各种风险,连夜驱车8小时把病人转送到550公里之外的那曲县。那一次,我的心被深深刺痛,我认识到在有些地方,血液比黄金还要珍贵!也就是从那刻起,我的献血频率变成了半年1次全血和半个月1次血小板。 献血不仅是个人的善举,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一滴血,都是生命的火种,都有几率会成为别人生命的转折点。我们虽然无法预知明天危机,但我们大家可以在今天伸出援手。因为,它能让一位老人重获笑容,能让一位母亲重新拥抱她的孩子,能让千千万万个家庭重拾幸福。这样一个世界需要的不是超级英雄,而是亿万颗愿意为他人奉献的真心。 答:亲,献血其实有两种方式,根据我们国家相关规定,献全血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一年内可以献全血2次;血小板捐献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2周,一年内最多可以献24次。 18周岁到55周岁的健康人群,科学献血不可能影响健康,每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人体总血量的大约5%~10%,在身体的承受范围内不可能会引起不适。献血后3-4周,血液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至于很多人以为献血后抵抗力会下降,这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献血时我们一般捐献的是全血成分,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虽然献血过程会因白细胞的丢失,而损失一些与免疫相关的淋巴细胞,但含量很低,对免疫系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更关键的是,献血不但不可能影响健康,还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第一,献血后会加速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血细胞的生成,促进新陈代谢;第二,定期献血能够更好的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第三,很多定期献血的人,会自觉保持良好的生活小习惯,不酗酒、不暴饮暴食,保持体重。 这也不是人家AI在乱说,是有一定道理的!献血前,献血者需要经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健康征询和健康检查,只有适龄、健康的献血者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才能献血。献血时,献血者的情绪通常是舒缓、积极的,献血前后会给献血者提供饮品、适量的点心,帮助其迅速恢复血容量,因此,献血不影响身体健康。 而急性失血就不一样了,此时人往往都是处于基础疾病、创伤、疼痛、感染等病理状态下,很可能伴有恐惧、极度紧张、害怕等情绪,失血前后通常没有做好血容量代偿恢复的预防的方法,如消化道出血,还要尽快找到出血点,避免后续更多出血,自然影响要大些哦! 所以意思就是,献血是“可控、预见性失血”,急性失血是“不可控、突发性失血”,急性失血时所处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以及预防的措施等,与献血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后续产生的反应和影响也截然不同。 捐献全血是指捐献血液全部成分,每次可以捐献200/300/400毫升,血液采集时间约为4-10分钟,两次献血之间需要间隔6个月。 是指捐献血液中血小板、血浆成分,捐献时利用专业设备是采用一次性密闭耗材分离并采集血液中适量的血小板、血浆成分,然后将其余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每次可以捐献1至2个治疗量,血液采集时间约为40-90分钟,两次献血之间需要间隔2周。 我们用血的时候,是没有收取血液本身的费用,收取的是各种成本费。因为输血时,血液不是从我们献血者的血管直接输入用血者的血管,需要经过采集、分离制备、检测、储存、运输等环节,那么在这些过程中,所有消耗的成本费用,是需要用血者来支付的。 亲属之间直接输血并不安全,输血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血液检测和科学处理。首先,输血需要血型匹配。母子血型也可能不同,可能会导致溶血反应;即使血型相同,母亲体内有几率存在针对孩子血液的抗体,引起免疫反应。 其次,输血还涉及白细胞抗原(HLA)、淋巴细胞等免疫因素,亲属之间直接输血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免疫反应,比如: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这是一种致命性的输血并发症。 因此,亲属之间直接输血并不安全,输血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血液检测和科学处理,以确保安全。 莫得必要。虽然猪肝、猪血富含铁和维生素A、维生素B,能辅助造血,但并非必需,尤其是刻意多吃猪肝,反而会摄入过量胆固醇。其实献血后只要均衡饮食,多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睡眠,很快就能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不会。血站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采血时使用的是有资质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的,经过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血袋和耗材,而且绝不会重复使用。因此,献血不会交叉感染病毒。 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规定,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奖标准为自愿无偿献血达40次及以上的献血者;银奖为自愿无偿献血达30次及以上的献血者;铜奖为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及以上的献血者;终身荣誉奖的获奖标准为:累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3次以上者。全血每200毫升按1次计算,单采血小板每1个治疗单位按1次计算。 献血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同时会帮助到自己及家人,尤其在遇到一些需要用血的紧急状况时,是有“优待政策”的—— 01 献血者本人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根据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用血费用; 02 在保障急危重症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用血前提下,非急诊患者同等医疗状况下,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 0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的规定,能够得到相应的表彰奖励以及其他的一些权益。 2024年12月14日,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医疗服务工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为了全国首家探索为金奖献血者提供便捷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血液中心开展协同合作,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提供在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住院和转诊等方面的便捷服务。 从去年底试点先行3个月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累计为13名金奖献血者提供医疗服务19次。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曹洁就是享受了这项权益的献血者之一。曹洁的母亲曾患重病,因为过度担忧,她最终也病倒,情绪崩溃的她去医院看病,本以为检查、入院都要排队等候,没想到自己竟都走了“绿色通道”。 你看,这就是热血英雄的滚烫初心与制度温情的双向奔赴,一个个明亮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数据,当你心中有光时,世界也都跟着亮了…